Wednesday, September 01, 2010
老大沟通纪要
Friday, August 13, 2010
客服拖延【转】
上大学以后,我开始有了拖延的毛病。立下目标无数,但时常却动力奇缺,常常在网上浏览着各色的小说和帖子,或是玩很无聊的弱智在线小游戏,却不愿碰专业书本或文献一下,甚至哪怕deadline就在几天之后,只有在deadline之前一点点时间才会因紧迫感而开始着手学习任务。这样下来,学业上总体来说算是马马虎虎,但却离自己的理想越来越远。总之,就是无法完全地上进,又不愿彻底地堕落。
拖延的基础,实际上是对自身很高甚至不切实际的期望。如果说完成任务是走过一块一人宽、十米长的厚木板,那么当它放在地面上时,几乎人人都可以轻松地走过。但对结果的高期望则像是将这块木板架到了两座高楼间十层楼高的地方,于是我们会害怕掉下去,即害怕失败或害怕成功(比如我有时偷偷希望实验不要成功,这样我就可以不用面对之后更大强度的后续实验,其实是害怕失败的一种变体),于是我们甚至不敢向前迈上一步。而deadline则是身后的一团火,当它离我们足够近时,害怕被烧着的恐惧感战胜了对掉下去的恐惧感,于是我们一下子冲了过去,在deadline前赶完了任务,尽管质量很难说。
更可怕的是,很多拖延的人(包括我自己)甚至很享受那种deadline过后突然一下放松的感觉,而且拖延的结果有时反而挺好(比如我本科时写实验报告,如果我拖到最后,我往往可能因为能够和其他人讨论并参考其他人的观点而比我先完成要写得更全面更好)。这种时候,我会在心里表扬自己很有"效率"。同时,长期这样下来,尽管我不愿承认,但我潜意识里确实觉得自己如果花了很多时间成绩却平平,会是一件非常丢脸的事情。于是这一切的一切,都再次强化的拖延―― 即使结果不好,我也可以说,那是因为我没尽全力,如果我真正努力,肯定会结果很好的(心理学上的高自尊人格)。
但我们不能永远靠放火来逼自己走过木板,那样的话,总会有烧着自己的一天;而且,那种压抑的焦虑感和对自己不满意的感觉也并不令人愉快。因此,最好的办法是将木板的高度降低――不要对自己的结果(比如分数)太高的要求,认真完成就好。由于我们的天资和其它能力的限制,也许即使我们竭尽全力也无法像某些出众人物一样做得那么好,但不管怎么样,绝大多数情况下,尽力的结果都会比我们不去努力要来得好得多,不是吗?
对此在豆瓣的那个帖子里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方法。那位作者将一篇论文拖了几个月之久都不愿开写,她的心理师让她不要管好坏,以她可以写出的最差的论文为目标写一篇出来作为试验。作者照做了,然后惊讶地发现她写出来的"最差"的文章竟然挺让自己满意的,感觉稍做修改就可以交给导师过目了。当然,有时写出来的初稿和论文要求还是有差距的,比如要求12页但初稿只有5页。这种情况下作者就用了心理师教她的另一个方法:每次工作一个小时,目标是让论文多一页,同样以 "最差"为目标。这个方法实际就是大大降低了拖延者做事的心理成本和负担,相当于把"木板"放到了"地面"上。不妨一试。
人的完美倾向,严重点就是完美主义,在拖延中也起了很大作用。当我想起幼时的远大理想并希望为之努力时,我只要想起我的同学中无处不在的"牛人",便会觉得自己已经浪费了太多时间,而且别人现在不仅比我强得多,更因为他自身的优势而占有了比我更好的资源,所以我现在即使努力估计也赶不上他了,更别提什么远大的理想了,于是就又开始了拖延。
事实上,这就像是一场马拉松,你在开始因为种种原因落后于别人不少,于是你就开始纠结自己到底有没有跑下去的必要,却不努力去跑,于是被拉得更远。这时,你望着遥远的终点,感觉很绝望,都不想跑下去了。这时,如果你不去看不去想重点,也不去想别人,只看着自己的脚下跑――"管它呢,我先跑过这个小土丘再说。"就这样一个小目标一个小目标地跑,最终你一定会跑到终点线,那时你也许会发现,你并不是最慢的,甚至是很不错的。所以,专注于你努力的过程而非最后的结果,为你认真学习了一个下午或认真做了一个实验而不是最后考试的那个A或一个漂亮的实验结果而表扬自己,你会发现完成工作其实不怎么难。
另外,专注于当下对拖延者来说也是很需要注意的一个地方。这里说的专注于当下,不是指专注于你现在脑子里的想法和情绪,而是专注于你现在在做的或选择要做的事情。其实,很多拖延的人恰恰就是太过关注自己一时的情绪,比如觉得自己不开心了,得放松一下,上上网……然后就开始了拖延。其实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过于关注自己一时的情绪是不懂得推迟满足感的一种表现,就像小孩子想要一个玩具就非要马上得到不可一样,这样的做法会大大削弱一个人的自制力。而且,心理学实验表明,满足自己一时的情绪需求并非最佳策略,从长期角度上来讲,它会降低一个人的自我满足感和幸福感而非增加,想想因为玩乐休闲而拖延了工作后自己的负罪感和焦虑感就知道了。
在这个方面,我个人认为森田疗法的理念是很适用的。具体而言,就是不去理会那些打搅你的情绪波动(比如对自己说:"你要郁闷就郁闷吧,不管你了。"然后就不理会了),顺其自然,专心做你要做的事情。就像一颗小石子投入湖中,会泛起一圈圈涟漪,你若不理,湖面最终会自己平静下来;倘若你过于注意那颗小石子,试图把它捞出来,反而会激起更大的波澜,使湖面不得平静。豆瓣那个帖子的作者提供了一个方法,我觉得也是很有用的:把你当时因为一时情绪想要做的事情(比如上网、玩游戏、看电影、看小说等等)记下来,告诉自己等你做完工作就去做那些事情,然后就专心工作,等到工作结束再去做记下的事情。
此外,不要为未来过度操心,也是专注当下的一个方面。这点很容易理解,我就不在此赘言了。
同时,对于已经发生的不愉快的事情,或是对自己过去行为的不满,面对和接受好了,不必逃避。但面对和接受不是放任自流,而是不再沉浸于自责、痛苦等负面情绪中,客观地更好地理解当下的状况,进而为以后做打算。这一点可以和前文提到的"马拉松"的例子联系起来,只有真正面对和接受了你落后于别人的事实,你才不会为"我想得第一可是却落后别人那么多"之类的想法而纠结,进而才能以现实为基础,踏踏实实地努力去跑。
另外,在看书的时候(当然也有其它时候),很多人都常有"刚才看了好几页却不知道讲了些什么"的"不自主飞翔"的神游体验。对此,养成发现新事物的习惯,像初生的婴儿一样去看世界,是很有好处的。无论在什么环境中,时刻注意那些熟悉的东西有什么变化,比如看书,就可以注意想想这书里讲的和我以前知道的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联系、有什么很有意思的地方等等,慢慢地,就能做到专注于当下而不至于迷失。
战胜拖延,追根究底,还是要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这并不容易,但不是不可能。改变思维方式,尤其是改变潜意识,最重要的是要改变自我对话的方式。下面是一些自我对话的tips(括号里是要丢弃的自我对话方式):
1.我选择/我想要…… (vs.我必须/我一定得……)
2.这个任务我可以每次做一小步 (vs.这个任务太大了
3.我今天要开始做…… (vs.我今天必须完成……)
4.我也可以是平凡人 (vs.我必须完美/出类拔萃)
5.我一定要休息娱乐/休息娱乐是正常生活的一部分 (vs.我没空休息娱乐/休息娱乐就是偷懒)
我想大多数有拖延情况的人也许都还没到严重成"症"的地步,但也或多或少地被它影响了生活,影响了对心中理想的追寻。克服一个问题并不简单,需要自己给自己很多的支持与鼓励,期间也许会有许多的反复,但只要我们的大方向是好的,我们就该肯定自己。
"认识到眼前残酷 (这个词程度太深,但我想不出换什么好)的现实,同时又看到未来的光明与希望。"这是我一直很欣赏的对生活的态度。
Sunday, July 25, 2010
最近所得
Monday, July 05, 2010
我竟然有点想她了
Friday, June 04, 2010
朱少民的一些关键字
朱少民@baidu ,仅仅作为一些记录。
- 流程
- V/W模型
- 一般的时间用于测试?理想的情况?
- 系统设计,考虑硬件等
- MSF
- IBM_RUP
- XP/Scrum
- TPI模型
- V/W模型
- 测试
- 性能测试实验室
- 安全性 ,rt层次
- 测试平台
- 测试件(计划、用例)
- 运行,管理
- 人,进度,缺陷等
- 测试执行
- agent/client
- crontab
- 结果报表,邮件
- web server,记录测试结果
- 管理,沟通
- wiki/mail/blog
- TFS
- 测试件(计划、用例)
- 计划、方案、策略
- 包括目标、范围、需求
- 跟踪、控制机制。
- 计划>方案>策略
- 策略是为了降低风险
- 测试经验的累积
- checklist
- 模块类型划分
- 自动化的整体化
- 人员变动,鲶鱼效应
- 覆盖率
- 未写的代码的覆盖率
- 错误代码的覆盖率
- zhu.kerry@gmail.com
- 质量是构建出来的
- 前段强调效率,尽早发现bug
- 后面强调质量,减少风险
- 发现问题,和产品经理讨论
- 和rd互换角色
- 敏捷
- 测试时间变短
- 回归范围变大、次数变多
- qa地位有降低的可能
- 一页纸的测试计划、用例等
- rdqa比越高,对qa越有优势,因为你看到的更全面
- 结对编程的可实行性
- check in之前,先对local build完成新改动的验证
- 自动化测试
- 一体化
- 系统化
- 自动化、半自动化、手工case的完整结合
- + - 关键字驱动
- 维护方便
- 易于使用
- 测试脚本本身的质量
- + - web测试
- fiindbugs
- checkstyle
- PMD
- link checker pro
- web driver
- sahi/MaxQ(协议)
- badboy/jmeter
- eclipse TPTP
- jtest(安全)
- HP QC,MS VSTS(测试平台)
- + - iphone测试
- 模拟器
- 工具等
- + - 70api,20功能,10UI
- 朱少民:能不做就不做
- 持续努力,全员参与,先苦后甜
Thursday, May 13, 2010
强大的ipython
Wednesday, May 12, 2010
python:标准输出重定向并复原
Sunday, May 09, 2010
测试行业 业界相关
Personal Test Maturity Matrix,描述个体工程师的能力发展,而不是一个组织上的。通过四维角度描述测试工程师的能力:测试技能、领域知识、IT技能、软技能。这个对于我们在确定工程师能力上,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
领域知识是指测试对象所包含背景知识,比如测试路由器,整个网络协议就是测试路由器的领域知识。也包含测试对象的本身功能,我觉得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测试对象熟悉程度,对测试对象的了解。
IT技能包括编程能力、系统安装等。
软技能,既沟通能力、推进能力、责任心等等。
下面具体说一下测试技能,其包含探索性测试、黑盒测试设计、白盒测试设计、测试执行、测试报告、自动化测试、搭建测试环境、审核。
具体如下:
同时介绍MPS(激励潜能分数),具体计算如下:
• Skill Variety (V)
– the range of different skills needed
• Task Identity (I)
– the degree of completing a whole job
• Task Significance (S)
– the importance of the job
• Autonomy (A)
– the level of control of their own time
• Feedback (F)
– the degree of supervisory and results-based feedback on performance
MPS=(V+I+S)*A*F/3
2 基于cpn的测试
Cpn是指软件规格说明书(用的比较多的是specification),我们mrd和这个近似。这篇讲的是基于软件规格说明书的测试,以需求规格说明作为结果检查的重要基础,反过来发现规格说明本身的错误,将测试设计活动部分前移到开发之前,提高效率,同时测试用例和系统的实现无关。
那么这其中的重点就是如何从规格说明中产生测试用例,用于描述规格说明的语言包括:自然语言、形式化语言(Z、VDM)、模型(FSM、UML、Petri Net)。我们的mrd都是使用自然语言来描述。
主讲人推荐使用perti net来描述规格说明。提及的好处有可视化、严格的数学定义、可动态仿真、支持状态空间的分析。
主讲人给出一个电梯和一个饮料机的例子来说明petri net。
从实例中,可以看到有2个优势:1 建模之后,可以动态的验证规格是否满足需求,2 自动生成用例。
不足也有2点:1 case生成的庞大,数量众多,2 应用范围限于功能验证并且容易建模。
Thursday, May 06, 2010
graphviz install
Tuesday, May 04, 2010
python中的闭包概念
def addx(x): return lambda y: x + y add8 = addx(8) add9 = addx(9) print add8(100) print add9(100)
Wednesday, April 28, 2010
python debug
利用pdb调试程序,在指定的位置调用起来pdb。
# epdb1.py -- experiment with the Python debugger, pdb import pdb a = "aaa" pdb.set_trace() b = "bbb" c = "ccc" final = a + b + c print final
4. Now run your program from the command line as you usually do, which will probably look something like this:
PROMPT> python epdb1.py
python gui编程
# File: hello2.py from Tkinter import * class App: def __init__(self, master): frame = Frame(master) frame.pack() self.button = Button(frame, text="QUIT", fg="red", command=frame.quit) self.button.pack(side=LEFT) self.hi_there = Button(frame, text="Hello", command=self.say_hi) self.hi_there.pack(side=LEFT) def say_hi(self): print "hi there, everyone!" root = Tk() app = App(root) root.mainloop()
阿里巴巴的零知识证明【转】
战争中你被俘了,敌人拷问你情报。你是这么想的:如果我把情报都告诉他们,他们就会认为我没有价值了,就会杀了我省粮食,但如果我死活不说,他们也会认为我没有价值而杀了我。怎样才能做到既让他们确信我知道情报,但又一丁点情报也不泄露呢?
这的确是一个令人纠结的问题,但阿里巴巴想了一个好办法,当强盗向他拷问打开山洞石门的咒语时,他对强盗说:"你们离我一箭之地,用弓箭指着我,你们举起右手我就念咒语打开石门,举起左手我就念咒语关上石门,如果我做不到或逃跑,你们就用弓箭射死我。"
强盗们当然会同意,因为这个方案不仅对他们没有任何损失,而且还能帮助他们搞清楚阿里巴巴到底是否知道咒语这个问题。阿里巴巴也没损失,因为处于一箭之地的强盗听不到他念的咒语,不必担心泄露了秘密,而且他确信自己的咒语有效,也不会发生被射死的杯具。
强盗举起了右手,只见阿里巴巴的嘴动了几下,石门果真打开了,强盗举起了左手,阿里巴巴的嘴动了几下后石门又关上了。强盗还是有点不信,说不准这是巧合呢,他们不断地换着节奏举右手举左手,石门跟着他们的节奏开开关关,最后强盗们想,如果还认为这只是巧合,自己未免是个傻瓜,那还是相信了阿里巴巴吧。
"零知识证明"说的是示证者向验证者表明他知道某种秘密,不仅能使验证者完全确信他的确知道这个秘密,同时还保证一丁点秘密也不泄露给验证者。阿里巴巴的这个方案,就是认证理论"零知识证明"的一个重要协议。
除了被俘后如何靠情报保命这个问题,零知识证明在社会领域中还有着很多应用场合。例如你证明了一个世界级的数学难题,但在发表出来之前,总是要找个泰斗级的数学家审稿吧,于是你将证明过程发给了他,他看懂后却动了歪心思,他把你的稿子压住,把你的证明用自己的名义发表,他名利双收,你郁闷至死,你去告他也没用,因为学术界更相信的是这位泰斗,而不是你这个无名之辈。
这并不是天方夜谭,而是学术界常见的难题,前些年有个博士生告他的泰斗级导师剽窃他的成果,但除了令师生关系恶化外没有任何效果,最后他使出了撒手锏,称他在给导师审阅的论文的关键公式中,故意标错了一个下标,而这会导致整个推导失败。学术委员会一查果真如此,但还是有倾向于泰斗的声音,有人说那是泰斗的笔误,只不过让你发现了而矣,并不能证明那公式就是你推导出来的。
这个博士生故意标错下标,不能说他没有心眼,但他没有把"零知识证明"理论用好,以致于落到这种地步。"零知识证明"早在1986年就被A.Fiat和A.Shamir用数学的方法给出了解决方案,并在同年申请了美国专利,但由于该理论可能被用于军事领域,专利局被军方密令搁置,6个月后,军方命令:"该申请发表后会有害于国家安全……所有美国人的研究未经许可而泄露将会被判刑罚款"。看来军方认为作者肯定是美国人了,但作者实际上是在美国申请专利的以色列人,研究也是在以色列的大学里做的,军方这个命令摆了个大乌龙,虽然两天后撤消了,但已经成为了学术界的笑柄。
这个笑柄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即"零知识证明"非常重要。基于数学的推理虽然非常复杂,但思路却很简单,上述的阿里巴巴方案就是其中之一。其它的一些方案,也都是像这样遵循着分割和选择(Cut and Chose)协议的。
例如图论中有个哈米尔顿回路(Hamiltonian Cyclic)问题,说的是多个顶点的全连通图,若有一条通路通过了所有顶点,且每个顶点只通过一次,那这就是哈米尔顿回路。如果顶点较多的话,即使用计算机穷举计算很难找出这条回路,因为通路的可能性真在是太多了。
如果松鼠会贴了一张全连通图(命名为A图)悬赏哈米尔顿回路,而且任命我(奥卡姆剃刀)作为评审官,你幸运的找到了一条,那该怎么办呢,将结果直接发给我吗?千万不要,因为保不齐我会将你的成果让给了我的亲信。那你该怎么办呢?应该这么办:
1、你将A图的顶点搞乱了,并生成一张新图,只是顶点的位置变了,而新图顶点之间的连线关系与A图是完全一致的。这时,新图中每个顶点与A图中每个顶点的对应关系你是清楚的,而且新图中的哈米尔顿回路你也是知道的。
2、你将这张新图发给我,没错,就是仅仅一张新图,上面并没有画着你发现的牛B回路。
3、我收到后,对你提出两个问题中的一个:一是证明新图就是从A图变形过来的,所有顶点和连线的关系完全一致,二是画出新图中的哈米尔顿回路。
4、如果你真的找到了A图的哈米尔顿回路,这两个问题当然都能轻松回答。需要注意的是:你只需要回答第3步的其中一个问题,千万不要两个问题一并回答,否则我就知道你关于A图的哈米尔顿回路了,你就SB了。
5、我还是不相信你,因为有可能你只是将A图变了形,却根本不知道A图的哈米尔顿回路,而我在第3步时恰好要求你证明新图就是从A图变形过来的,你当然能证明。或者有可能你找了个你知道哈米尔顿回路的图,但这张图跟A图一点关系都没有,而我在第3步恰好要求你画出这张图的哈米尔顿回路。
6、我要求你从第1步开始重复这个验证过程,随着次数的增加,第5步那种巧合的可能性就越来越低,如果你多次能回答对第3步中的问题,那我还不相信你已经找到了A图的哈米尔顿回路,那我就是一个傻瓜。
7、为了表明我不是傻瓜,我在松鼠会群博里宣布你找到了A图的哈米尔顿回路,而这时我并没有看到你所画的A图的哈米尔顿回路。
回到你证明了世界级的数学难题的问题,你可以用这种分割和选择协议来进行零知识证明,来保护你的权利。你公开声称你解决了这个数学难题后,验证者会给你出一个其它的题,而能做出这道题的前提条件是已经解决了那个数学难题,否则的话无解,而且这个条件是学术界所公认的,这个题就是所谓的平行问题。不出所料,你靠着已经解开数学难题的基础把这个平行问题做出来了,但验证者还是不信,他又出了一道平行问题,你又做出来了,多次较量后,验证者就确信了你已经解决了那个数学难题,虽然他并没有看到具体的解法。
大家已经看出来了,零知识证明需要示证者和验证者的密切配合,但如果你只是一个数学界的无名之辈,即使你宣称你解决了数学难题,也不会有人跟你配合着玩零知识证明,那你该怎么办呢?
我告诉你一个可以在法庭上都能当作有效证据的招数,你将证明打印好,选择一个最可靠最权威的邮政公司,把它寄给自己,当你收到这个扣着邮戳的包裹后,不要打开,把它放好,然后就可以把证明寄给数学泰斗。如果他用自己的名义发表了,不必着急,等他依靠其影响力把这个证明炒热后再出手,你上法庭控告他,他当然不承认,在法庭上你将那个没开封的包裹拿出来,上面清清楚楚地盖着时间戳,这就证明了你包裹里的证明是发生在那个时间戳之前的,加上之后的你邮给泰斗论文的邮件存根,和泰斗以自己名义发表论文的时间,三者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证据链,泰斗灰头土脸名声扫地,而你大获全胜名利双收。
参考文献:《通信网的安全-理论与技术》,王育民等编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5
web 性能相关的一些工具
Saturday, April 24, 2010
sizeof pointer
sizeof(pinter)返回的是指针本身所占用的空间,也就是一个地址所占用的空间,一般为32bits(位)。
不过:
int a[]={10,9,0,2,3}; //5个元素
printf("length:%d",sizeof(a)/sizeof(int));
bubble_sort(a,5);
这个时候,会打印:
length:5
而在bubble_sort里面同样打印,sizeof(a)/sizeof(int),则结果为2.
所以,sizeof(array),会得到array这个数组的长度,
但是一旦这个array被转化为指针,再进行sizeof就不可靠了,得到的就是一个地址的长度了。
Tuesday, April 20, 2010
noah自动化工作改进工作点
Monday, April 19, 2010
shimin 沟通
Thursday, April 15, 2010
qa全流程新角色会议
python 截屏
Wednesday, March 31, 2010
一些常用的shell命令
iconv -f utf8 -t gbk -o /tmp/temp.iconv $x ;grep "$pattern" /tmp/temp.iconv 1>/dev/null 2>&1ret=$?;if [ "$ret" == "0" ];thenecho $x;grep "$pattern" /tmp/temp.iconvecho ""fi;
Monday, March 08, 2010
注意身体
Sunday, February 28, 2010
职称答辩有感
Wednesday, February 24, 2010
Re: 如何表述一个事情[new]
应用范围广:例行测试(稳定性、自动化case),A类项目上线前的预演,联调测试,系统测试,C/D类项目的测试,性能测试。系列维护规范:更新规范,试用规范,记录规范,备份规范。系列辅助工具:版本对比,ipcheck,findcore,配置备份,状态检查。
时间上,搭建环境的时间节省一半以上。发现client内存泄露,系统bug。
Monday, February 22, 2010
如何表述一个事情【职称相关】
Sunday, February 21, 2010
web转化编码后进行批处理
iconv -f utf8 -t gbk -o /tmp/temp.iconv $x ;grep "服务器状态" /tmp/temp.iconv 1>/dev/null 2>&1ret=$?;if [ "$ret" == "0" ];thenecho $x;grep "服务器状态" /tmp/temp.iconvecho ""
fi;
Friday, February 05, 2010
Thursday, February 04, 2010
Monday, January 25, 2010
raid 磁盘阵列 小结
Sunday, January 24, 2010
问题 管理的庆功会
Thursday, January 21, 2010
【转】如何做一个PM(产品市场人员)
不过,是不是客户要求什么,我们就尽量实现什么呢?
显然不是。每个个体的认知,肯定是有自己的局限。客户往往不知道我们在技术上或者
其他方面,能够给他提供什么,所以只能从目前的认知给到我们反馈。
比如iphone问世前,有客户能够说:我要一个iphone这样的手机吗?
我再给大家举个典型的例子:跑的更快、运的更多的马车。
时间大概是19世纪中吧,农场主们种了很多玉米,每到收获季节,好多玉米运不到市场
上去,都烂了, 白白浪费了好多。农场主们向政府反映,需要跑得更快、能运更多东
西的马车。
但客户想要的,真的是马车吗?
总结下需求,其实客户要的是(根据不同的客户实际情况,时间上他们的深层次的需求
有可能是不一样的,即使是同一个反馈):
1 节省时间;
2 把玉米在烂掉之前运到市场上;
3 把玉米变现
OK,那么在别人都在研究"跑得更快的马车"时,有人给出了世界上第一辆内燃式汽
车,作为对这个需求的答案。这是不是比马车更好呢?
其实,防止玉米腐烂的技术;组织玉米的需求方上门采购。也是对这个需求的答案。
所以,对客户的反馈,多想想为什么,有助于我们把握真正的需求。
另外,要了解客户需求,不只有问答访谈一种方式。多观察客户的行为、包括他们说的
和做的,分析其中的原因,也能得到很多需求。
当然,直接的访谈是一种重要的方式,而且也很要求技巧。在稍大的市场调查公司,会
有访谈方面专门的培训,包括提问不能有诱导性等。这个要展开说,就是另一个较大的
话题了。
Sunday, January 17, 2010
【转】创造力之舞——对话编舞大师特怀拉•撒普
创造力之舞——对话编舞大师特怀拉•撒普
作者:戴安娜 • 库图(Diane Coutu)
人们总是固执地认为,有人生来就是艺术家,他们拥有与众不同的特质,因此组织可以轻松地发现他们。耐人寻味的是,最不赞成创造力自然天成说的人正是创造力超群的人。比如,舞蹈指导特怀拉•撒普就反对这种脱离自身努力的艺术天赋之说。作为获奖无数、以革新舞蹈为己任的编舞大师,撒普在这个问题上当然有发言权。
撒普认为,每个人都有创造力,但你首先必须做好那些例行的事情,别无捷径可走。毫无疑问,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天赋。就舞蹈而言,有的演员协调能力强一些,有的就弱一些。就算从婴儿的动作上也能看出差别,有的天生就比其他孩子四肢灵活。这种能力不是后天习得的,而是基因决定的。但你不要拿基因决定论来做借口——"我干不了这个,我天生就不是这块料。"你必须克服这种情绪。最出色的创造力来自习惯和努力。当然还有运气。
撒普建议人们依靠大量模仿来培养创造力,她的意思是,我们千万不要在别人的精彩作品面前自惭形秽,甚至退缩不前。"模仿"这个词其实有时用得不正确,恰当的词是"学习"。模仿是照搬别人的办法,学习是承担别人的问题。比如,同为法国立体画派大师的布拉克和毕加索有一个时期的作品十分相似,但作为艺术家,他俩在价值观、哲学思想、背景等等所有方面都相去甚远。他们想要解决的问题是一样的,但这并不影响各自的学习,也不会导致原创性的丧失。
撒普善于改变,常常前一支舞蹈用一种风格,编下一支舞时就尽可能采用截然相反的风格。这是她的一种策略,目的在于保持创作的活跃,避免僵化。撒普不喜欢重复已经做过的事情,不管是成功的还是不成功的。她认为,你不能允许自己只作擅长的事情,这样只能禁锢你的发展。对于整个创新过程来说,懂得改变和遵守习惯一样重要。但除此之外,撒普还养成了促进改变的各种习惯。比如,如果她在字典上查找某个单词,她会连带着把它前后的两个单词一并看看──谁知道你的下一个灵感会来自哪里呢?要想从根本上改变一样东西不能坐等其成,要付出努力,锐意进取。
撒普也赞同失败是追求卓越的基础这一说法。所有真正的变革早晚都会面临失败这个问题──但这里的失败不是人们通常所理解的失败。如果你仅仅从事自己熟知并擅长的工作,那你失败的可能性很小。但你会发现工作越来越无趣,这也是一种失败,是一种对才华的侵蚀。真正的失败其实是成功的一种标志,因为失败说明你在尝试另辟蹊径。
这些年来,撒普也解雇了不少舞蹈演员,这让她很痛苦。她的舞蹈演员们个个满腔热情,尽心尽力,但她还是会跟他们说:"听着,你必须走人,因为……"撒普的与众之处就在于,她只接受出类拔萃的演员。她要求严苛,不到万不得已绝不妥协。这就是说,如果作品无法臻至完美,她会甘愿把一切打乱重来。她认为创作就像打仗,你得打赢这场仗,因此难免会有人牺牲。撒普对自己提出的挑战就是,看看在塑造和改变当今的舞蹈这项事业上,她能取得怎样的成就。
撒普认为每一种创作行为都是一种暴力和毁灭性的行为,艺术家最宝贵的状态是"被激怒"的状态。你需要激怒自己以求奋进,但这并不是在强调愤怒本身,而是愤怒带来的能量。
对于商业人士,撒普的建议是:动起来。身体的运动可以帮助大脑更好地运转。运动可以刺激大脑,我们没有理由不保持身体健康。
(本文摘自《哈佛商业评论》09年7月刊)
Friday, January 15, 2010
明天年会了
Monday, January 11, 2010
关于老婆的工作事宜
一些红酒的小常识【转】
一、酿制红酒的葡萄种类
葡萄种类方面,酿制红酒的葡萄种类有Shiraz,Carbernet,Sauvignon,Merlot等等。红酒的标签上常出现这些名称,就是指采用的葡萄的品种。有些红酒是由单一种葡萄酿制,有些还是由2~3种葡萄酿制,酿出来的红酒口味也就有所不同。单一或混合葡萄品种酿制的红酒都是一样的好,只是适合不同消费者的口味而已。
红酒的来源地--"旧世界红酒"和"新世界红酒"世界上生产红酒的国家不少,红酒的来源地的其中一个划分方法,分作"旧世界红酒"和"新世界红酒"。
旧世界红酒一般指欧洲(尤其是法国和意大利)出产的红酒,他们在国际市场上价格略昂贵。"新世界红酒"红酒是指澳大利亚、智利等国家出产的红酒。法国的红酒以往用牛血所提炼出来的色素进行调色,在疯牛症的担忧之下,曾一度影响法国红酒的销量。澳大利亚和智利由于地理位置优越,葡萄产区都在几乎没有环境污染的地方,因此澳大利亚和智利的红酒在国际市场很具知名度。澳大利亚的红酒采用从葡萄皮本身提炼的纯植物色素进行调色,是红酒行业用天然物质调色的创举。
二、红酒的保质期
红葡萄酒并不是年份越老就越好。年份是表示当年葡萄酒质量的概念。红酒也有新鲜型和陈酿型之分,新鲜型一般果香浓郁,陈酿型一般酒香浓郁,醇厚,最佳饮用期视不同的酒而不同,一般在2--10年之间。装瓶超过了10年的红酒就不好喝了。
三、红酒的储存
保存葡萄酒最忌讳的是温度的强烈变化,如果你在店家购买的时候是处于常温之下,则在家里只要保存于常温之下即可。你若想饮用冰镇过的葡萄酒于饮用前冰冻即可。如果你将葡萄酒储存于冰箱中,只适合存放于温度变化较小的蔬菜室内。最理想与长期的储存环境是温度约在摄氏12~14度间保持恒温,湿度在65%~80%间,保持黑暗,一般酒都放置于地下室。保持干净,以免其它异味渗入酒内。
软木塞
软木塞具有密度低、弹性佳、可伸缩性强、不渗透、抗腐坏、抗分解、抗变质等特性,可以保持葡萄酒品质经年不变。通常一般等级的葡萄酒所使用的软木塞长度约3.5公分至5公分左右,比较优质的葡萄酒的使用的软木塞长度多在5公分以上。一般优质酒使用较长的软木塞,但使用长软木塞的葡萄酒并不保证一定是优质葡萄酒。
室 温
我们常听到某款酒最适合"在室温下饮用",到底室温是指多少度呢?其实室温通常是指原产地的温度,而不是中国的室温。以法国葡萄酒而言,室温通常是指16至18摄氏度左右。对于幅员辽阔的中国而言,除了寒冬,这个温度大部分都需要冷藏方式来达成,千万不要将洒放在常温状态下,理所当然地认为那就是"室温"。
品酒杯的选择
选择适当的品酒杯才能完全品出葡萄酒的物色,品酒时所用的酒杯以郁金香型或缩口的透明酒杯为上选,可以将酒的香气集中于杯口附近,便于嗅闻判断。不要有雕花或是有其他颜色,以免对葡萄酒颜色产生错误判断。
酒并非越陈越香
葡萄酒并非是越陈越香。过了葡萄酒陈年的高峰期,只有每况愈下,就像美人也有迟暮之时,之后就逐渐人老珠黄,迈入退化期。所以葡萄酒也需要在适当的时间饮用,才能品尝出它最巅峰的风味。
储存心爱的葡萄酒
找一个阴凉、安静的角落作为储存葡萄酒的地方,要避免强烈或异常的气味(如油漆、榴莲),及过度的温度影响葡萄酒;也不要太过沉迷爱不释手,时时拿出来欣赏擦拭。葡萄酒最不需要的就是摇晃与光线刺激。
长期储存,躺着比较好
若想将葡萄酒贮存一段时间,最好能让酒瓶平躺,其目的是为了使软木塞能与酒液接触以保持浸润。如果酒瓶直立置放,软木塞会过度干燥,将使空气进入而破坏酒质。
喝不完的葡萄酒怎么处理
喝红酒有益健康,使得许多家庭都购买红酒回家慢慢喝。但目前市场上的红酒多数为750亳升,一个人一天基本上喝不完一瓶红酒。红酒一打开瓶塞,与空气接触时就开始氧化,喝不完的红酒就像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应该如何处理喝不完的红酒呢?
其实,喝不完的红酒可以换个小瓶子来保存,因为瓶中的酒越多,空气就越少,氧化就越慢,保存时间就会越久。另外,可以利用市场上出售的空气抽出器或氮气瓶,其保存红酒的期限可以延长3~5天,甚至一个星期。如果您没有可利用的器具,也可以把原来的软木塞换头塞回去,然后放进冰箱保存(温度越低老化越慢),瓶身最好直立,以减少红酒与瓶中空气的接触面积。虽然有这些处理方法,但还是建议您越早渴完越好。
喝剩的红酒还可以用来做菜,或加入其它他的饮料制成鸡尾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