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December 28, 2009
岳父岳母驾到
Wednesday, December 23, 2009
李伟 大客户培训
Monday, December 21, 2009
想到就要去做【感想】
Wednesday, December 16, 2009
vim text2html:利用vim将高亮语法转化为html脚本【update】
vim text2html:利用vim将高亮语法转化为html脚本
Tuesday, December 15, 2009
后端的易用性bug
Sunday, December 13, 2009
关于漏测的思考
Thursday, December 10, 2009
如何出类拔萃【转/集】
出�拔萃的第一�原�就是,你要有雄心�志 (�) 。 出类拔萃的第一个原则就是,你要有雄心壮志 (注) 。 你需要有一��想,如果你�有�想,就��度一生;�你不再作�,生命就�始走向死亡。 你需要有一个梦想,如果你没有梦想,就会虚度一生;当你不再作梦,生命就开始走向死亡。 倘若你不再�立目�,就不再成�;人一定要有一些�西�自己向前��―一�卓越的目�。 倘若你不再设立目标,就不再成长;人一定要有一些东西让自己向前迈进―一个卓越的目标。 只要你的眼界不�地�展,就是�情感健康的人。 只要你的眼界不断地开展,就是个情感健康的人。 上帝造你,就是要你成�;�要你�大、��、�展。 上帝造你,就是要你成长;�要你长大、开创、发展。 你的一生中,在上帝心�有一���,而成功的��就在��那��,��它配合。 你的一生中,在上帝心里有一项计画,而成功的锁钥就在发现那计画,并与它配合。 上帝的本意��不是要你�精打采地消磨一生,�疑著自己在做什�、往那�去,�要你有�大的志向。 上帝的本意从来不是要你无精打采地消磨一生,怀疑着自己在做什么、往那里去,�要你有远大的志向。 一��有挑�和目�的生活,��一句�,就是�聊。 一个没有挑战和目标的生活,总结一句话,就是无聊。 阻止我�胸��志有��普遍的��。 阻止我们胸怀壮志有两个普遍的错误。 第一就是我�把��和�怯混�一�。 第一就是我们把谦逊和胆怯混为一谈。 我�以��:「喔,我永�做不到的!」是表示�卑,然而那是�怯、缺乏信心。 我们以为说:「喔,我永远做不到的!」是表示谦卑,然而那是胆怯、缺乏信心。 真正的�卑,是�: 「靠著上帝的�助,我可以做到。藉著�的�予,我�去做。我自己也�做不到,但是有上帝的�助,我�去做。」 真正的谦卑,是说: 「靠着上帝的帮助,我可以做到。借着�的赐予,我会去做。我自己也许做不到,但是有上帝的帮助,我会去做。」 第二,我�易把知足和�惰混�一�。 第二,我们易把知足和懒惰混为一谈。 知足不是:「我已��了不�任何目�,我�有任何抱�或�望。」而是: 「�然我的目�尚未�成,但我已��享受今天的一切。」 如果以知足作��惰的藉口,三年�的小�生��:「我已��知足,念三年�就�了。」然後就不再向前努力,��,��解��世上�般的��、社���呢? 知足不是:「我已学会了不设任何目标,我没有任何抱负或愿望。」而是: 「虽然我的目标尚未达成,但我已学会享受今天的一切。」 如果以知足作为懒惰的借口,三年级的小学生会说:「我已学会知足,念三年书就够了。」然后就不再向前努力,这样,谁来解决这世上诸般的经济、社会问题呢? |
|
出�拔萃的第二�原�是,你需要向上帝有�日俱增的信心 ,�信心能使你超越��的束�。 出类拔萃的第二个原则是,你需要向上帝有与日俱增的信心 ,这信心能使你超越现实的束缚。 有一件比才�、能力和教育程度更重要的�西,就是信心 ―相信上帝�透�你做事。 有一件比才华、能力和教育程度更重要的东西,就是信心 ―相信上帝会透过你做事。 我���多才��溢的人,在一�坐冷板凳;而一些有信心的凡夫俗子,�在人生的道路上��虎�。 我见过许多才华横溢的人,在一边坐冷板凳;而一些有信心的凡夫俗子,却在人生的道路上龙腾虎跃。 他�相信上帝,上帝就使用他�。 他们相信上帝,上帝就使用他们。 如��所�: 如圣经所说: 「在信的人,凡事都能。」 「在信的人,凡事都能。」 �可福音9:23 马可福音9:23 |
出�拔萃的第三�原�是,你要有真�的�告生活 。 出类拔萃的第三个原则是,你要有真实的祷告生活 。 你可以求上帝在你的生命�彰��的能力;你可以求上帝�你同在;你可以求上帝保�你,免於邪��力的攻�,免於成功後受腐化的�探。 你可以求上帝在你的生命里彰显�的能力;你可以求上帝与你同在;你可以求上帝保护你,免于邪恶势力的攻击,免于成功后受腐化的试探。 因�上帝如此��: 因为上帝如此应许: 「你求告我,我就�允你,��你所不知道、又大又�的事指示你。」 「你求告我,我就应允你,并将你所不知道、又大又难的事指示你。」 耶利米�33:3耶利米书33:3 |
|
�:本文中的三�原�,���自��人物雅比斯的��:注:本文中的三项原则,系归纳自圣经人物雅比斯的经历:
| 雅比斯比他�弟兄更尊�,他母��他起名叫雅比斯 ,意思�:「我生他甚是痛苦」。 雅比斯比他众弟兄更尊贵,他母亲给他起名叫雅比斯 ,意思说:「我生他甚是痛苦」。 雅比斯求告以色列的上帝�:「甚�你�福�我,��我的境界,常�我同在,保佑我不遭患�,不受�苦。」上帝就�允他所求的。 雅比斯求告以色列的上帝说:「甚愿你赐福与我,扩张我的境界,常与我同在,保佑我不遭患难,不受艰苦。」上帝就应允他所求的。 �代志上4:9-10历代志上4:9-10 1. �代志前九章是六百多人的族�,其中惟有雅比斯是出�拔萃的。 1.历代志前九章是六百多人的族谱,其中惟有雅比斯是出类拔萃的。 2. 雅比斯有很大的雄心―最深的心�就是要上帝祝福他的生命。 2. 雅比斯有很大的雄心―最深的心愿就是要上帝祝福他的生命。 他不�庸庸碌碌,他不�平平凡凡;他要��、成�。他不愿庸庸碌碌,他不愿平平凡凡;他要开创、成长。 3. 「 雅比斯 」是「痛苦」的意思,他的�生可能不受�迎,他的名字不�提醒他:他的�生造成�人的痛苦。 3. 「 雅比斯 」是「痛苦」的意思,他的诞生可能不受欢迎,他的名字不断提醒他:他的诞生造成别人的痛苦。 然而他不因�缺陷�弱,他的信心�使他向前。然而他不因这缺陷软弱,他的信心驱使他向前。 不��去痛苦的��如何,他有信心向前看,��大事。不论过去痛苦的经验如何,他有信心向前看,尝试大事。 4. 使雅比斯�幸地被��在��上,�我��千年後���他的,正是他��的�告祈求。 4.使雅比斯荣幸地被记载在圣经上,让我们几千年后还谈论他的,正是他简单的祷告祈求。 |
如何出类拔萃【转/集】
上帝�未打算要你��差�人意的平庸生活,你是�一�二的,上帝要你成�一��秀�出的人。
你不是「�中�一」,而是在五十�人中只有一�!�有�人和你一�,你是�一�二的。
|
出�拔萃的第一�原�就是,你要有雄心�志(�)。你需要有一��想,如果你�有�想,就��度一生;�你不再作�,生命就�始走向死亡。倘若你不再�立目�,就不再成�;人一定要有一些�西�自己向前��―一�卓越的目�。只要你的眼界不�地�展,就是�情感健康的人。 上帝造你,就是要你成�;�要你�大、��、�展。你的一生中,在上帝心�有一���,而成功的��就在��那��,��它配合。上帝的本意��不是要你�精打采地消磨一生,�疑著自己在做什�、往那�去,�要你有�大的志向。一��有挑�和目�的生活,��一句�,就是�聊。 阻止我�胸��志有��普遍的��。第一就是我�把��和�怯混�一�。我�以��:「喔,我永�做不到的!」是表示�卑,然而那是�怯、缺乏信心。真正的�卑,是�:「靠著上帝的�助,我可以做到。藉著�的�予,我�去做。我自己也�做不到,但是有上帝的�助,我�去做。」 第二,我�易把知足和�惰混�一�。知足不是:「我已��了不�任何目�,我�有任何抱�或�望。」而是:「�然我的目�尚未�成,但我已��享受今天的一切。」如果以知足作��惰的藉口,三年�的小�生��:「我已��知足,念三年�就�了。」然後就不再向前努力,��,��解��世上�般的��、社���呢? |
|
出�拔萃的第二�原�是,你需要向上帝有�日俱增的信心,�信心能使你超越��的束�。有一件比才�、能力和教育程度更重要的�西,就是信心―相信上帝�透�你做事。我���多才��溢的人,在一�坐冷板凳;而一些有信心的凡夫俗子,�在人生的道路上��虎�。他�相信上帝,上帝就使用他�。如��所�: 「在信的人,凡事都能。」 �可福音9:23 |
出�拔萃的第三�原�是,你要有真�的�告生活。你可以求上帝在你的生命�彰��的能力;你可以求上帝�你同在;你可以求上帝保�你,免於邪��力的攻�,免於成功後受腐化的�探。因�上帝如此��: 「你求告我,我就�允你,��你所不知道、又大又�的事指示你。」 耶利米�33:3 |
|
�:本文中的三�原�,���自��人物雅比斯的��:
| 雅比斯比他�弟兄更尊�,他母��他起名叫雅比斯,意思�:「我生他甚是痛苦」。雅比斯求告以色列的上帝�:「甚�你�福�我,��我的境界,常�我同在,保佑我不遭患�,不受�苦。」上帝就�允他所求的。 �代志上4:9-10 1. �代志前九章是六百多人的族�,其中惟有雅比斯是出�拔萃的。 2. 雅比斯有很大的雄心―最深的心�就是要上帝祝福他的生命。他不�庸庸碌碌,他不�平平凡凡;他要��、成�。 3. 「雅比斯」是「痛苦」的意思,他的�生可能不受�迎,他的名字不�提醒他:他的�生造成�人的痛苦。然而他不因�缺陷�弱,他的信心�使他向前。不��去痛苦的��如何,他有信心向前看,��大事。 4. 使雅比斯�幸地被��在��上,�我��千年後���他的,正是他��的�告祈求。 |
Wednesday, December 09, 2009
收到的一个QQ垃圾信息
如何开会,让会议更高效?!
【高效会议的关键要素】
l 会前,召集人&参与人都应充分准备
l 会议中
ü 会议一开始,应先向明确会议目标和议程
ü 控制会议进度,无关或难以达成一致的议题,明确责任人会后再沟通
ü 主持与记录分家,减少等待时间,并确保会议信息记录的完整
l 会后,发出纪要(明确责任人、完成时间等)并跟进,落实会议成果
【使会议高效的意识】
l 高效会议的意识之一:节省别人的时间
ü 没有必要的话不开会
ü 没有必要参加的人不邀请
ü 会前做好准备,提升效率
ü 会后跟进充足,提升效果
l 高效会议的意识之二:节省自己的时间
ü 没有必要参加的会议应拒绝
【会前准备】
---我是召集人
① Why:针对我要解决的问题,开会讨论真的有帮助么?明确会议的目标!
② Who:需要谁参加?
③ How Long:要开多久?
④ When & Where:发出会议通知、准备需使用的资源如投影仪、会议室等
---我是参与人
① Why:这个会议我需要参加么?
② When:我在这个时间段是否有时间?
③ How:会议召集人要求我会议前做哪些准备?
【会议中的控制】
---我是召集人
① 时间到即开始,不要等待
② 会议开始前,指定会议记录员
③ 引导参与人围绕议题积极讨论,纠正误解和不相关的话题
④ 控制会议时间,一个议题讨论超时应当考虑会后处理或另外召开会议
⑤ 适时结束议题,并简要地总结讨论成果,确认是否异议遗漏
⑥ 重要的人物后发言
---我是参与人
① 准时参加
② 不做与会议无关的事情,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
③ 关注会议召集人的总结,确认是否有遗漏
关于测试的一些疑问
Tuesday, December 08, 2009
mcpack python库的原理
Monday, November 30, 2009
测试思想【杂录】
Saturday, November 21, 2009
[转]不可靠的心灵舒适区
2008-07-17 19:19
可能文章有点长,但看完之后对你一定有可借鉴之处,我得到的是:不要停留在心灵舒适区;不要拖沓工作;工作理论上的完成并不是大功告成;提高自己时时刻刻,不要偷懒,不要只寄希望于别人…… 不要认为停留在心灵的舒适区域内是可以原谅的。 每个人都有一个舒适区域,在这个区域内是很自我的,不愿意被打扰,不愿意被push,不愿意和陌生的面孔交谈,不愿意被人指责,不愿意按照规定的时限做事,不愿意主动的去关心别人,不愿意去思考别人还有什么没有想到。这在学生时代是很容易被理解的,有时候这样的同学还跟"冷酷""个性"这些字眼沾边,算作是褒义。然而相反,在工作之后,你要极力改变这一现状。否则,你会很快变成鸡尾酒会上唯一没有人理睬的对象,或是很快因为压力而内分泌失调。但是,如果你能很快打破之前学生期所处的舒适区域,比别人更快的处理好业务、人际、舆论之间的关系,那就能很快的脱颖而出。 在会议上,一个停留在心灵舒适区域的人会消极的听取领导的话语,消极的待命,很死的完成上级交给的事情,但从来不关心此事以外的任何事情,更不会想到多做一步,让接下来的别人的工作更加容易上手。而敢于打破这个舒适区域的人,敢于在适当的时候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不理解,并在得到上级认可和指点之后把手头的工作尽快的完成,并随时接受别人的批评和调整。(注意:永远不要等待别人把你的想法说出来,这是典型的前者) 在工作上,当前者遇到一名新的同事,他会装作没有看见,继续自己的工作。殊不知新来的同事不久就变成了自己的上司。而后者则大方客气的自我介绍,并了解对方和自己的关系。 在聚会上,前者总是等待别人发言,并喜欢私下里评论对方的言语;如果这个桌子上没有人发言,那直到用餐结束,也没有人认识你。而后者是勇敢的和一同吃饭的开始介绍和闲谈,这看起来很困难,有时候会有失面子,但往往你会发现,对方是多么希望能和你说几句话。 以上只是很小的几个例子,但是要说明的是,大学生在走出校园的同时就要在工作上把校园中的"随意性"从身边赶走,尽早的冲出自己的舒适区域,开始做好和这个社会交流的准备。 开始工作之后的十个不要----(二) 第二:不要把"好像";"有人会……";"大概";"晚些时候";"或者";"说不定"之类放在嘴边。尤其是和上级谈论工作的时候。 我十分痛恨听到的一句话是:"我晚些时候会把这个文件发给所有的人";因为这往往预示着我必须时刻提醒他不要忘记。同样,以下这些言辞也会让人觉得厌恶至极: 一般是人都会这样说话的,因为这样第一给自己留下了广阔的余地,第二也不会给别人造成很大的压迫感,好像什么事情一定要弄个水落石出似的。说实话大学里面再用功的人都有一半是混的。一个人要么是在课堂上是混的,要么下课之后是混的。两个都没有带有混的色彩的人,要么是超级牛人,要么是神经病。所以,就因为人人都在混的,所以校园是一个浪漫的地方,校园也容易让人单纯。所以学生社团的工作往往是效率很低的,我现在回想起学校里做的工作,当时还觉得挺卖力的,但工作了之后才开始感觉到什么是效率。当你进入了用金钱计算时间的地方之后,你要尽可能的避免在学校里养成的这种习惯。如果上级问你什么时候能实施你给他的承诺,而你回答"今晚或者明天早上"这样的答案对于他来说完全等同于你没有回答,并且还给他留下了一个坏印象。(当然,这样的回答往往在学校社团,学生会工作中是常见的) 有一个寓言故事,一只小老鼠刚刚出世不久,老鼠妈妈问小老鼠:你现在能看见了吗? 小老鼠说:能。 老鼠妈妈说:那你能看到那块红薯吗? 小老鼠说:是的。老鼠妈妈说:那是一块石头,这说明你不但还看不见东西,你连嗅觉都还没有。 似是而非的应答往往一样会暴露出你更多的弱点。可能是以下中的一个或几个: 当你的上级在以上选项中怀疑的时候,潜意识中你已经同时具备了以上所有的弱点了。 相反的看来,这样的回答,总是让上司恼火。 所以---------
很多人喜欢在学习和玩耍之间先选择后者,然后在最后时间一次性赶工把考试要复习的东西突击完成。但是在工作中请不要养成这样的习惯,因为工作是永远做不完的,容不得你"突击"。又或者,当你在徘徊和彷徨如何实施的时候,你的领导已经看不下去,自己去做了。----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往往我们总是想把事情从头到尾全部想好了,才开始走第一步-----就摔倒了。 举个例子: 我小学的时候第一次给我一个喜欢的女孩子打电话的时候,想象了各种情况-------1,她接电话的时候在做作业。2,她在做作业,她妈妈接的电话。3.她也很无聊,很想找人说话。4.她正在被父母训斥。 5.她正在想另外一个男孩。6.她父亲接电话。 7.她家正好来了什么亲戚,亲戚接了电话。 8.她接了电话,但父母就在身边,说话不方便。。。。。等等等等。我整整想了一个下午,想好了各种情况的心理准备和应对的策略。然后勇敢的拿起电话机,按下了那几个按钮。结果-------她不在家。 所以,当你徘徊不前而手足无措的时候,你要意识到你正在拖延工作。徘徊是因为害怕这个事情可能发生的后果需要自己承担或应付。工作的时候需要一种起码的自信,相信自己有能力,不管下一步是什么状况,我都能把它引导到我需要的那条线上去的。另外,告诉自己,不要想太多时间,如果不知道,就赶快求助,或想办法,苦恼和忧虑会给你更多的压力也会把剩下的时间蚕食殆尽。
这点太重要了,往往当真正实施的人开始做了才会发现计划完全等于鬼话。如果不亲自实践,做计划的人会早晚被实施的鄙视。永远需要提升自己的办实事的能力,而不是空谈。 首先,如果你是做办公室工作的,或者做策划和计划的。请千万不要把你自己都认为不太可能或者很难做到的事情,让别人试试看。比如,用一个下午的时间在人流量很少的地方举办露天歌唱会。这会让执行的人觉得你在玩他,拿他做实验。没错,理论上,在任何地方都能举办歌唱会,但是,在不同的地方,执行的人的心情是不一样的。 其次,和执行的人讨论你的安排。比如,新来的你的下属,你可以安排她坐在任何地方,但是如果那是一个很难和大家接触的角落,这可能比你什么都不安排更差。的确,理论上一个人要坐下来,需要的只是空间。但事实上远远不止那些。 再次,不要奢望一切会随着你的计划进行。理论上这个会议会持续两个小时,但是,这是"不考虑在开场后的30分钟全场都在调试话筒",或者"场下没有提出如此尖锐的问题"的前提下的状态。 大学生已经习惯了把事情做到 "理论上看上去很美"的程度了。 论文,ppt讲演,考试,辩论赛…… 这些校园智商大比拼,都是教我们如何完美的做好"纸上谈兵"的功夫。 你一定要相信自己能"搞定"事情的能力比想象的弱。 如果你是在学校的学生,测试一下自己,能否能搞定以下这些状况: 当你开始思考以上这样的问题的时候,你会发现,他的思路和"看过去两年这个公司的业绩趋向,做出一个下个季度的市场策划方案"要相差极大。你会发现后者只要你做到"看上去很完美",没有人知道按照你这样做结果会怎样。而上述的工作你只要一想,就会体会到不少的压力。因为你不处理好,结果就是明显的失败更大的问题就会相继发生。
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让别人放下手头的工作来等你。在大学中可能只是同寝室的人的几句半开玩笑的抱怨,在工作上很可能导致你的潜在合作伙伴的丢失。 你在做一个工作的同时要知道别人的进度,而永远不要落后。 请一定记住这个例子。 第六:不要认为细节不重要 在大学里,往往做事粗枝大叶,看看差不多就行了。相反,在企业里管理的精髓就在于将简单的事情做到细节。一个慌忙寻找保险箱钥匙的动作就很有可能丧失你晋升财务主管的机会。 公司的管理,其实需要的并不是把很难的事情做到90%----比如,优化管理层的核心工作流程、改变公司在当地政府面前的形象,提高产品质量,改善工作环境…… 而管理要做的是把每个简单的事情做到100%-----比如,把公司的每个人的档案都按照一定的规律整齐的存放起来、在门卫设立一个外来人员的签到台、把会议室多余的椅子拿走、和电视台讲好下个礼拜三来公司做采访、把试用装送到客户手里、在生产的咖啡上加一个口子、给下一期的封面人物拍照……等等如此。 如果你能把所有细节的问题都如实做到,那你才有开口升职的本钱。 很多人在毕业的时候不知道自己将来要做什么,于是就和自己说:我以后做管理吧!做管理?问一下自己,如果,公司资产被偷窃了,所有员工士气低下,办公室杂乱无章,公司电梯又坏了,打印机没墨了,采购计划超支了,产品滞销了,客户迟到了……你愿意解决这样的问题,并从小事开始做起吗?想好了这些再考虑是否把管理看得太空洞了。 第七:不要表现得消极,仅仅因为你所做的事情不是你的兴趣所在。 很显然,在学生时代,当做到自己喜欢的时候,我们会pay200%的精力去创造,但如果是枯燥的事务,我们便懒得理睬,最好能有办法应付过去。但在工作上80%你所做的事情都是繁琐而看似机械的,如果仅仅为此而表现的闷闷不乐,那么你会郁闷更久。要知道你的上司已经为这个项目够烦恼了,你还想让他看到你的表情吗? 学会喜欢自己的工作,并把注意力放在日常工作能学到些什么上去。如果现在你努力的抱怨工作,那么接下来你就是努力的寻找工作。尽量少用"有趣","好奇"之类的词语来描述自己想要的工作,而是"充实","有成就感","乐意" 再想想自己是不是只是接触了这个工作一个月或者才碰到没几个困难,这个时候抱怨的声音最大。 第八:绝对不要把改善工作能力仅寄托在公司培训上 人绝对不可能经过一次培训就脱胎换骨。相反,集体培训上学到的东西往往是最用不上的信息。 就像食堂烧大锅菜一样,总没有你最想吃的菜,因为这样做容易,并且不容易得罪人。 很多学生很看重所选的公司有没有培训,这说明,你不但不知道这个公司做什么,你甚至不知道怎样学习这些技能。 许多的同学有这样的习惯思维: 我们把参加培训和达到效果很幼稚的画上了等号。其实往往集体培训上所得到的信息是最没有实际操作价值的。永远不要期望单靠听课,靠老师把同样的东西给所有的人,你会得到比别人更多。把更多的心思放在观察和思考自己的需要上,找到问题的所在再通过观察和实践得到的答案才是真正的知识。 所以,刚刚开始工作,什么都不会,不要认为那样是正常的,因为公司还没有培训过呢!等我接受培训了之后,我就全都会了。如果你一无所知还等待别人会可怜你的无知而施舍你知识,那你会为你的无知而付出更多商。
推卸责任是害怕的条件反射。不要认为别人看不出这点。 我记得我小学里的一件事情。我一次作业没有带来,老师要训斥我,说:你怎么老是作业不带? 之后我就发现,我只是害怕承担责任而条件反射似的就说了"不是",仔细观察一下周围,你会发现,身边有无数的人在用"不是"作为被责问之后的第一反应。
甲: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给副总看你的报告!
第十:不要对自己说"我是大学生" 这点包涵了很多信息。 品格是处理好人际关系的基础,也是确保人际关系质量的关键。除此之外,人际交往的技巧也是尤为重要的。有些人做好事会让人感激一辈子,而有些人帮了别人却可能费力不讨好,不但得不到感激和回报,还让人心存嫉恨。将同样的产品以相同的价格推销给同一个客户,有些业务员可能被粗暴地赶出门,有些业务员却可能签到大单,甚至被客户奉为上宾。 |
Sunday, November 08, 2009
搬家了 && 杂感
Wednesday, November 04, 2009
to be an incredibly aggressive questioner【转载】
第一问:产品定位
和很多欲扬先抑的故事一样,这次由硅谷最据权势的风投家约翰・杜尔(简单说,他在 Google 上投了 1250 万美元,赚了 300 多倍,他也是针对 iPhone 软件投资的 iFund 基金的老大)主办的内部会议,乔布斯同学迟到了。
迟到了还不算。在他来之前,大家被这个很 geeky 的玩具弄的很开心,等他来了,所有人要正襟危坐开始做 PPT 演说,他就开始踢场子。
杜尔说,大概每次演说要 10 分钟。乔帮也给脸子看:"我不听,这不是我风格。你要想让我离开,没问题,但我不能跟这儿傻坐着。"
主讲者很尴尬,想继续开始,乔帮开始打断了:"咱还是直入正题吧,为什么你们要卖两款机器?"
"我们觉得……"
" 我看这有大问题",因为他提前一天已经看到这车了,并说因此彻夜未眠,还在自己手掌上写了不少思路,你也没法批评他态度不好:他开始讲自己做 iMac 的经历,为什么他在发布了第一款 iMac 之后,等了 7 个月才推出其他花色:他希望他的设计师、销售人员、公关,都 100% 的聚焦。
"你确认你们的市场是针对中高端用户的交通需求的?"老乔问。
对方也老实,承认说这里面可能有风险,因为 Scooter 也可能被视作玩具或一时热闹。
乔布斯回到了自己那个本源问题:那你们为什么不先出一个普通版本,卖个几千块,它真的热销了,再出把价格翻倍的 pro 版,针对工业和军事领域呢?
前不久见到 Google 那位美女副总裁 Marrisa Mayer 时,问她有什么可以从苹果学的,她说,学不了,因为苹果这公司开发产品的方法太需要自信了:你埋头做一款产品几年,谁都不知道黑箱子里是什么,等掀开幕布那天,或者是 wow, wah 的欢呼声,或者公司就完蛋了。
她说的没错,但,这只是因为乔布斯比其他企业家更自信吗?
在我看来,乔布斯问 Scooter 的――why 2?――是个极丰富的问题:你为什么要出两款产品?为什么不是把全部精力用于做好一款?如果只做一款,有没有可能获得全世界的赞许?怎么获得?
就是说,他一上来,会把自己的退路封死。毫无疑问,同时做两款产品,无论哪款都会有一些侥幸心理,即使这款不好,那款成功也够了。人们就很容易说服自己放弃对单一产品的热忱。但乔布斯的思考方法,会让全公司上下永远去做孤注一掷,这也就是外界经常说的,他的员工会被他压迫得爆发出潜能来。
我们还能想起哪家大公司敢于如此孤注一掷呢?或许是波音或制药公司吧,但它们又跟苹果是截然不同的领域。也许有时间应该研究一下这三个不同行业的产品开发策略。
第二问:产品设计
第一题刚刚翻过,杜尔同学扔出了第二枚炸弹:你们觉得这产品设计怎么样?
反客为主的乔帮则问台上准备发言的人:你觉得怎么样?――在现场的作者说:"这是个挑战,而不是提问。"
对方试图婉转的平衡一下谦虚与自信,就被打断了。
"我觉得这是屎!"("I think it sucks!")
对方被震慑了:为什么?
"它就是。"
"您详细点说?"
乔布斯一瞬间说出了三个评判标准:它的外形不创新、它不优雅、也感觉不到人性化。"你拥有让人难以置信的创新的机器,但外形看上去却非常地传统"。
最后,他给了建议:去找一家能做出你看到之后会被雷的拉一裤兜子的牛叉产品的设计公司。
这段的信息量同样很足,因为它很简明的总结出乔布斯的三个设计标准:设计是否出奇,或者是否优雅,或者是否足够人性化。
当然,能同时对这三个标准做出恰当的评判,显然需要充分的知识积累。
第三问:产品生产
Segway 的倒霉孩子进入了下一个话题:他们要设立工厂。
乔帮又跳出来了:为什么你们要盖个工厂?哪儿盖?为什么你们自己从事生产?
答案是:怕代工把机器的代码泄露;工厂会设在新罕布什尔州。
这太不让挑剔的乔老师满意了:难道你们的代码不能被反向工程(reverse engineer)吗?Segway 的同学自信的说,我们毕竟在这方面求索了那么多年,这个没那么容易。但乔老师说:当然可以被反向工程,而且,公司的管理者应该把资金和管理时间用在其他事情上,尤其是,你根本不可能找到一流的制造专家搬到新罕布什尔州。
看这段时,我想的并不是盖不盖工厂的问题,而是另一个问题:很多人对自己的技术非常自信,认为是不可被仿制的,但乔布斯对此并不乐观。想想看,也对,他当年那么自信的做了麦金塔,还不是被自己视为"没品"的盖茨同学打垮了?接下来,iPod 和 iPhone 不是总有从三星、诺基亚到魅族和山寨机的如影随形?
那怎么办?关键是用时间和资金去找到其他壁垒。就像 iPod 和 iTunes 的相生,iPhone 时代,靠手机补贴获得的低价、iTunes 音乐商店、App Store 和 me.com 更像一座道道护城河,把 iPhone 小心呵护起来。
这时候,不妨让我们退回到第一个话题:乔布斯在开发产品时的自信。
没错,他很自信。他会用 1 亿美元,3 年时间,去开发外界根本见不着踪影的 iPhone,但我们显然忽视了他重视风险的一面。他会做个极端假设:自己最牛的产品,也可能被仿制。然后,那就必须有方法去找到其他维度的安全网。
第四问:产品营销
最后谈到了或许是乔布斯最擅长的话题之一,营销。
一直扮演配角的亚马逊的贝佐斯说,他觉得 Scooter 这样一款产品,是不太可能在美国热卖的,因为美国人对汽车的情感和依赖太强了,总会有人去游说政策制定者,封杀 Scooter。所以他建议,把这产品先卖到新加坡去,这样,不仅游说政策制定者很简单,因为那里就是李光耀一个人说了算嘛,而且还有一个 400 万人口的试验田。
这可谓一个新鲜想法。但乔布斯依然摇头。
他说,这是个网络时代了,这时代,慢者必死。人们会通过互联网,在很短时间内了解到 Scooter 这款产品,会想要它,但如果它只在遥远的新加坡开展业务,你就等于浪费了在全世界最大市场的因网络而带来的相当于一亿美元的免费公关。而且,新加坡是个贼巢,更可能让 Scooter 被仿制。
那乔帮的方法?
他先给了一个保守方案:把这机器,在斯坦佛这样的一流大学、迪斯尼这样的主题公园里,做小规模推广。
但他立刻补充说,这风险也不小:如果有一个倒霉孩子在斯坦佛不小心摔一跤,然后在网上乱骂一顿 Scooter,公司就完蛋了。如果是一个大规模的发售呢,一点点麻烦不会从根本上伤害公司。老乔说"我是个'大爆炸'主义者",说完这句话,他这天头一次乐了。"高举高打的风险,就是你把自己暴露给你的敌人,你需要很多钱跟仿制者作战。"
因为我从来没做过营销工作,所以对这段话我的触动是最少的。不过因为信息明确,似乎也不用多说。
总结一下呢,就是说,虽然乔布斯一直被视为 incredibly aggressive questioner ,但因为有机会跟他密切工作又敢对外说话的人太少,他的思考方法并不多见。而这篇文章,一方面展露了乔布斯是怎么思考宏观和微观问题的,一方面让我感受到,乔布斯像一个知识分子一样,认真思考他遇到的每一个问题。我自己在看这篇文章时,总感觉像在看武侠小说,那种思考的绚烂让我提醒自己:如果你仔细而富有成效的把你遇到的每个问题自己琢磨一下,你处理问题的方法可能会很不一样。
Tuesday, November 03, 2009
Monday, November 02, 2009
就要去泰国了
Tuesday, October 27, 2009
去了大食代
Monday, October 26, 2009
做了一个梦
Friday, October 23, 2009
做一个文艺青年也挺好的
Wednesday, October 21, 2009
杂感喜欢

ps.这个图片太像85后的孩子贴的图片了,
不过我纯粹是为了上传图片二上传图片,所以。。。。将就着看吧。。
我还是习惯在无人的角落低诉,
就像自己的日记本,
记得乱七八糟,记得隐私四泄,
不过因为知道没有人会看到,也没有人会关注,
所以会写的很放肆,
我喜欢那种无所顾忌放肆的状态。
如何才能搞定“高工”呢?
我想从如下方面入手,
第一,分享继续搞定。半年之内三篇双周刊。
第二,secore上业绩突出。
第三,oped自动化以及topic进展以及成果显著。
大概人的思路一清晰,
就会变成流水账吧,
而一个一般水平好的管理者的文笔是不太好的,
当然顶级的管理者除外。
所以,我正在从普通人向流水账的方向跨越,
然后才能再次走向普通人的文章水平吧。
Tuesday, October 20, 2009
高工
我不是高工,
我无地自容,
我不要那么牛,
我只要一个名声。
我大概是无法不加油的吧,
下个四月,
下个绿色的春意盎然的四月,
我又是有着怎样的心境呢?
加油吧。
1) 日常的每个行为都会影响或改变别人对你的观点,看法。
2) 每一次小小的成功,一语中的的发言,一个鼓励的眼神,都会为你加分。
3) 每一个失败,乱七八糟的组织,不着边际的话语,或者每一个时间点的mismatch,都会为你减分。
人生何处不考试呀。